首页

足调视频在线播放

时间:2025-05-26 01:03:59 作者:【中外对话】胡润:《民营经济促进法》是中国法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浏览量:80686

  公安部督办的一起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特大系列诈骗案,涉案金额达到了8000多万元,被骗的学生超过400名,那么,犯罪团伙到底用了什么样的招数,让这些学生和家长纷纷落入骗局呢?

  24万元“买”国企工作?400多人上当

  今年6月,兰州市西固区新安路派出所接到了一起报案,报警人小刘告诉民警,2022年,在一次饭局上,自己的父母认识了一名“热心人”,声称自己认识“内部人士”,可以花钱找“关系”把小刘安排进一家兰州的国有企业。

  被害人 小刘:他当时说给我办一个带编制或者是直签的那种工作,福利待遇也比较好。如果这个事办不成,说是给我全额退款。

  体检 培训 岗前考试 假戏真做只为逼真

  在这名“热心人”的一再保证和国企工作的诱惑下,小刘的父母东拼西凑了24万元钱,分3次打给了对方。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小刘真的陆续接到了体检、培训和岗前考试的通知。

  被害人 小刘:考了好几次试,人家老师拿的卷子也是那种有档案袋、密封条的,考完之后还组织了岗前的面试培训,又有面试。

  无入职时间 盼来一份有瑕疵的“合同”

  在参加了一系列看起来非常正规的入职准备工作之后,一份盖着企业公章的劳动合同送到了小刘面前。上面写明了岗位、福利待遇等信息,但唯独没有具体入职时间。

  深信不疑 辞去旧工作等待新单位入职

  虽然知道这份劳动合同有瑕疵,但在此时,小刘和父母已经对这名所谓的热心人深信不疑,并按照要求辞去了原来在医院的临时工作,回家等待正式入职的消息。这一等,就一直等到了2023年的8月,焦虑的小刘终于忍不住给这名“热心人”打去了电话,催促他给自己办理入职手续。

  被害人 小刘:他每次回答都是有情况了,反正各种理由推我,最后我受不了了,我说你钱退给我,你啥时候能办了,我再花钱进。他就说这钱不能退,他都已经给领导交了,反正是各种理由。

  入职遥遥无期,送出去的钱也像打了水漂,再三催促没有任何作用,小刘在今年6月向警方报案。

  “中间人”信誓旦旦 称交20万帮忙转正

  对于另一名被害人小陈来说,要想看穿骗局就更难了。因为在所谓“中间人”的帮助之下,小陈交了20万元,很快就经过了岗前培训,并以实习的方式进入了兰州的一家央企。这名中间人还答应他,实习期结束之后,他可以转正成为企业管理岗员工。

  被害人 小陈:他当时说的是,先以外派工的身份进去实习,实习满之后再去跟单位签劳动合同。

  然而,在长达一年的实习时间里,通过和其他同事交流,他感觉这中间似乎有些不对劲。

  被害人 小陈:车间本身就是有这个权力,可以从社会上去招一些外派工,直接进来顶一些工作岗位。我进去才知道,我相当于直接跨过了人力资源部,跟车间直接签了第三方劳务派遣。

  当小陈找到“中间人”,质问为何自己还没转正时,那名所谓的“中间人”也是以各种理由去拖住他,一直到警察找到小陈后,他才恍然大悟。

  被害人 小陈:发现很多不太合理的事,其实就是侥幸,万一、可能、或许能办成。说实话,警察同志把我叫过来的时候,那一刻才是真的石头落到地上了,就知道了。

  承诺提供“好工作” 实施就业诈骗

  在连续接到多起报案后,警方开展侦查取证工作。经过详细调查,一个虚构、冒充央企国企和党政事业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实施就业诈骗的团伙浮出水面。

  经过对被害者的资金去向进行分析,警方发现,这些资金在交给中间人后,大部分流进了嫌疑人秦某和于某等人的账户。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刑警三大队大队长 李学成:于某名下的银行卡有十几张,他的流水将近有2000多万元,但是据我们后期的侦查,于某没有正式工作,属于无业人员,他流水金额异常,所以我们觉得于某有很大的可疑。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刑警三大队民警 刘凯:他根本就没有工作,而且根本就不像他给别人说的那样,他是所谓的“高干子弟”,有多么大的关系能给这些被害人解决工作,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事情。

  发展下线 “拉人头” 各层级从中牟利

  在确认嫌疑人踪迹之后,警方立刻对秦某和于某进行了抓捕。经过审讯,两人对以介绍国企、央企和党政事业单位为由,诈骗应往届高校毕业生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资金交易记录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就有400多人上当受骗。

  专案组同时还发现,这是一个由主要嫌疑人加一级中间人和二级中间人构成、层级分工明确的诈骗团伙,他们通过类似“拉人头”的方式,利用被害人找一份好工作的心理实施诈骗,各层级都从中牟利。

  20名核心骨干成员全部落网

  鉴于案件重大,涉及人员、资金众多,专案组将案情逐级上报。2024年8月,这起案件被公安部列为督办案件,并要求依法严厉打击。经过4个月的努力,这一团伙的20名核心骨干成员全部落网,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当中。

  全流程造假 求职诈骗为何能屡屡得手

  案件虽然已经侦破,但对于这些被害人来说,损失的可不只是钱财。因为相信能“花钱买到好工作”,有的人辞掉了原有的工作,有的人拒绝了其他单位提供的职位。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套路,能让被害人深信不疑,相信这些骗子能帮他们找到心仪的工作呢?全流程造假的求职骗局为何能屡屡得手呢?

  据警方介绍,在这些案件中,一些求职者和家长存在侥幸心理,他们相信“只要认识熟人,花点钱就能办大事”,给犯罪团伙提供了可乘之机。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兴安路派出所民警 李维强:其实他们花了钱之后,剩下的流程都是一味地去听从,从来没有去核实过,他们会认为这是一个违规的事情,甚至连对自己的亲属都不愿意提。

  假合同假协议 串通培训老师提供岗前培训

  在案件中,一些犯罪嫌疑人其实是被害人的亲戚朋友,正因为有这层关系,被害人对“花钱找工作”深信不疑,甚至在骗局戳穿后也不愿意报警。此外,诈骗团伙还制作了大量的假劳动合同、假就业协议,再盖上假公章,还与当地一些培训学校的兼职老师串通,为被害人提供岗前培训并组织考试。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刑警三大队民警 刘凯:他们就是以盈利为目的,只要你给我钱,我就给你出租场地,帮你找培训老师,帮你印卷子。

  犯罪嫌疑人 吴某:章是假的,所有演员也是假的,签合同、培训,这都是演员。

  已追回被骗资金一千多万元

  诈骗团伙的一系列操作,不仅让被害人深信不疑,一些人甚至还成了为其他亲戚介绍工作的“中间人”,成为骗子的“帮凶”,被害人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在警方的不懈努力下,已追回被骗资金1000多万元,追缴工作仍在继续进行。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副局长 杨明河:求职者千万不可抱着“走捷径”“靠关系”等心态轻信骗术,应通过正规的招聘服务平台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者是用人企业的官网进行求职。

  (总台央视记者 陈昱 张磊 郑瑞)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梁晓声寄语“后浪”:向做难事的你们致敬!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中阿科技合作,共享创新未来”,大会总体设计了“1+4”共5场活动,将举办中阿博览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科技合作高层论坛和荒漠化防治技术成果推介对接会、绿色创新发展技术成果推介对接会、中阿科技合作研讨会、中阿地学国际合作研讨会等分项活动。聚焦中阿重点领域需求,现场将签署一批中阿技术转移与科技合作协议。

习近平在陕西宝鸡市和甘肃天水市考察调研

“德国之声”引述德国旅游专家预测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游客来源市场,2023年中国游客预计将达到1.1亿人次。到203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加到2.28亿人次。

创历史新高!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高速铁路、公路网

经查,刘跃进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出入私人会所接受宴请;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违规收受礼金;私自留存涉密文件;毫无纪法意识,执法犯法,将公权力当作攫取私利的工具,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案件协调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乘务长揭秘,成为一名空乘有多难?

不单请市民来“找茬”,在沈阳水产批发市场,负责部门这两天也在主动搜集商户的问题,抓紧制定解决方案。调研中,不少商户都反映希望能改善冻品的物流仓储。针对问题,主管部门计划今年重点建立起双向的配送网络,并计划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市场在仓储物流方面的服务水平。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

在社会治安防控方面,安徽公安主动前移企业内部犯罪防线。合肥新站公安指导企业建立矛盾纠纷化解制度,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有效推进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同时,公安联合社区、区网信办等单位,开展面对面交流宣传,覆盖近千名企业员工,提升企业防范意识。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